专业简介 |
物理学(师范) 物理学专业隶属于物理与天文学院,物理学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是有70年历史的老专业,是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000余人。理论物理是四川省重点学科。拥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近年来对该专业学生实施“分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组建园丁班、精英班,分班教学,成效显著。物理学专业获批四川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近5年来,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师范大学理科生师范技能大赛(教育部主办)、全国科研类航空模型竞赛(教育部、科技部、体育总局联合主办)、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委会主办)、四川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省共青团、财政厅、教育厅联合举办)等专业竞赛共获全国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28项。学院学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3项、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科研项目21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 学院毕业生一直深受各用人单位普遍欢迎,近10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每年的毕业生为全国的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输送了大量优质生源,学生具有进一步深造机会;有70%左右师范毕业生在县级以上中学等基础教育界工作,成为各级各类中学、职业技术院校、技能培训机构的教师及政府机关、大中型企业及其它行业的技术服务和管理人员。 天文学 天文学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教育部批准2016年首次招生的本科专业,该专业是根据国内天文学科的发展和天文教育的需要情况而设置的,该专业系西华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共建专业,首届天文专业负责人由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邓李才博士兼任,所有专业师资均具有博士学位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将依托西华师范大学天文台,西华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实测天体物理中心,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强大的学术人才及师资优势和先进的科学研究平台和西华师范大学70年师范教育的优势。 该专业和物理学专业毕业生一样要求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旨在为国内主要的天文研究机构或大学输送研究生等后备研究人才和培养中学物理教育师资及国内中心城市天文馆培养科学普及教育、技术和管理人才。 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为:“以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专业引领、实践育人、科学发展”。 专业的特色为:“厚物理基础、重材料方法、强实践与研究能力”。 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的材料物理专业于2018年3月获教育部批准建立,并于同年7月首次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学院有70年的物理学专业办学经验,是川渝地区中学物理教师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近10年来,学院对本科人才培养进行了改革试点,每年有30-50名物理学专业学生选择进入“材料物理”方向,系统学习材料物理学科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学校2017年筹划申报“材料物理”本科专业。 材料物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该专业被获批成立,就被纳入特色建设范畴,配置了总价值超过6000千万元的一大批高精密大型材料研究相关设备,如场发射扫描电镜、单晶衍射仪、透射电镜、拉曼光谱等,设备总价值超过6000千万元。物理与天文学院先后成立了 “材料物理创新团队”、“凝聚态物理”和“纳米新型功能材料创新团队” 3个校级的科研创新团队,并建立了材料制备与表征、器件封装和材料仿真设备实验室三个专业实验室;材料物理专业有专职教师15人,外聘专家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后2人,博士12人),研究经费达700余万元,已发表高水平论文150余篇,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性新型专利10项,研究成果在物理、材料、化学和电子等交叉学科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同时,材料物理专业的科研与教学团队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流体物理研究所,四川大学材料学院,电子科大材料与能源学院、东京理工大学、日本千叶大学等10余个国内外院所在开展科研合作的基础上,已建立“材料物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旨在打造区域精品和特色专业。 材料物理方向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物理基础和材料研究能力,以及开阔的科学视野。学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国内外科研院所、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研发生产企业,以及中学物理、中职材料相关领域的教学。 |